close

  ■ 觀察家
  “豬圈女童”事件,女童有無“被棄豬圈”不是問題關鍵,關鍵在於:當地對她的零碎化救助,仍難改變其現實境遇,而制度化救助在向基層下沉的過程中大打折扣。
  日前有媒體報道,四川稻城縣8歲女童小忠,身高僅78釐米,重7公斤,無語言能力,自小就經常被扔在豬圈裡生活,平時喝豬槽里的湯水。報道甫出,備受關註。但昨日,稻城有關方面回應,女孩小忠家並無豬圈,媒體稱其“從小被放置在豬圈”說法不實;據瞭解,小忠系因病導致腦癱,經醫院檢查錯過了最佳治療期而無法治愈。
  就眼下看,先前媒體所說的女童“被棄豬圈”等情節,似乎有遭遇反轉之勢,可應看到,女童有無“從小被放置在豬圈”,其實並非問題的關鍵,畢竟這無改小忠處境悲慘的事實。更值得尋思的是:為何當地有關的救助,仍難切實改變小忠及其家庭的艱難處境?
  從新聞看,小忠患病多年,身體羸弱,弱到了什麼程度?兩項指標可供參考:在中國,8歲孩童正常身高在115至130釐米之間,體重在30公斤左右,而小忠身高體重跟幼兒的接近。正因如此,“被棄豬圈”等噱頭才會廣泛被採信,而輿論也發出質疑:當地究竟有無對小忠採取救助措施?而從當地官方回應看,救助措施並不缺乏,除了“早就上了低保和五保”外,2009年以來,當地先後為小忠家提供幫扶資金13萬餘元。今年病情加重,當地縣紅會、縣殘聯、縣民政局還提供檢查治療費用5.7萬元。
  毫無疑問,這些措施對改善小忠的處境大有裨益,但這些更多的是零碎的特殊群體救助、不成系統的社會幫扶。其救濟層次跟有針對性的制度化救助,顯然有差別。要瞭解到,針對腦癱兒童,其實四川自2012年起,就在全省範圍內實施“四川貧困家庭腦癱兒童康復救助工程”,為貧困家庭腦癱兒童提供專項救助金和康復救助,包括資助康復訓練、康復手術和適配輔助器具。除了這些,當地也不乏對特困婦女兒童的救助基金。
  遺憾的是,囿於知識、技術的局限,小忠母親很難掌握到這些救濟渠道、救助信息,也談不上主動申報。在此情況下,慮及小忠母親的病情等情況,當地政府顯然該主動“管起來”,而非簡單給錢——從小忠身患腦癱起,就為其申請對應的救助措施,及時提供康復救助措施與專項救助資金,也避免其相關診療遭耽擱。
  某種程度上,這也是為貧困人群兜底面臨的現實難題:有時對他們的救濟,缺的不是具體的救濟制度、政策,而是救助體系沒法覆蓋到社會組織末梢。它在向基層沉降的過程中,其效力邊際衰減,覆蓋面不斷收窄,最終動輒流於虛置。
  這無疑是令人痛心的:某種程度上,小忠的悲劇,就源於這些系統性救助在空間距離上的“鞭長莫及”,導致她無法被相關救助體系眷顧,只能是被當地官員“特殊關註”一下。這本質上也說明瞭社會救助體系的不發達:它離“應保盡保”“無遺漏救助”仍有距離。
  如今,處在鎂光燈下的小忠,興許能在各界關註下擺脫困境,可只要制度救濟失靈的局面不改變,那誰能保證,受到政策性救濟不是個例,而是面向特困兒童群體的普惠呢?
  □午夜侃人(媒體人)  (原標題:“豬圈女童”事件,制度救濟為何乏力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vzporemvd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